广东省政协热议粤港澳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政策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40901 时间:2014-09-02
      “负面清单”、“国民待遇”、CEPA,这些乍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语,正从条文中走进现实,并且对粤港澳三地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8月26日,广东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召开对口协商会,就“粤港澳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政策研究”与省港澳办进行对口协商。省政协副主席唐豪指出,办好粤港澳服务贸易,“大门要开,小门更要开”。

       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省政协委员李阳春对“粤港澳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政策实施的管理创新研究”成果情况作了简要说明。他表示,目前广东对港澳贸易优惠措施已涉及部门达149个,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60个服务贸易部门,广东对港澳开放部门比重已达93.1%。未来广东服务部门的开放比例将扩大至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95%以上,即开放部门至少达152个。同时,还将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推进服务机构跨境互设自由化,加速各方专业资格互相认证,简化审批程序,把粤港澳打造成世界级“都市圈”、“产业群”和“优质生活圈”。

       然而,与会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尤其是香港、澳门籍委员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工作表达了焦虑。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文斌指出了身边的一些现象。比如很多香港企业家在广东设厂,总部在香港,到了年底,审计都需要双重进行,光审计费用就要多花费几百万元,他认为毫无必要。“一盘账,要么请香港的审计公司,要么请广东的,不用双重审。”另外,他的一位医生朋友,通过CEPA来到广州开诊所,但内地的医保不承认他的诊所,所以他只能服务外国企业的外籍人员,偏离了原计划希望服务的对象———本地人。唐豪听了之后,说道:“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大门开,小门不开。”李文斌认为,CEPA服务范围不光是广度的问题,更应该考虑服务范围能做到多深。

       “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了三件事:24小时通关、澳门单牌车通行,澳门人通关手续简化。但时至今日,3年过去了,这个政策没法落地,到现在还不能操作。”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研究所顾问杨道匡言语间尽是无奈。分析其原因,他认为是事权没有下放。广东省政协常委、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林勇建议可以在南沙先试点,在实践中解决“开小门”问题。

       对于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郑建荣表示意义重大。他说:“‘负面清单’是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货物贸易更多的是关税壁垒,而服务贸易更多是规则、标准不同。‘负面清单’是基础,只解决‘准入’问题。但‘准入’以后的面对的生产、经营问题,既有开放的问题又有国内改革问题,比如税务的公开透明等。这些‘小门’涉及的是两地的机制和体制创新的问题,需要一步步往前推进。”

       唐豪希望广东省港澳办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有关材料进行修改完善。他建议可针对目前已开放的行业里还存在的“大门开,小门未开”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比如在涉及通关便利、医疗、教育等方面,研究出台较为具体化的、操作性强的措施,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改革开放。(林仪揭春雁)

       名词解释:

       负面清单产生于《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即政府将不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相关产业列入“负面清单”,在此名单之外,政府不应进行太过严格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