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3月24日,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意味着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着力探索服务业、金融等领域开放创新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动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服务外包是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受到普遍重视。历经“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提升质量和水平成为保持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应着力发挥试验区在制度创新、重点业务发展、渠道开拓、市场布局、营商环境构建等多重作用,有力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本质:制度创新提升服务外包产业水平
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平台作用、提升服务外包产业水平的根本所在。试验区着重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积极探索。
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制度,创新企业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监管制度。
服务外包产业是依托于新兴科技革命成果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国际化水平高、竞争比较充分,创新驱动发展特征明显,对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通过到试验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或直接注册到,有利于释放快速兴起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服务外包企业到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如“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可以进一步提高项目承接和境外市场开拓能力。
二是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境内外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好地开展竞争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三是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创新将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竞争能力。
四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等发展,将带动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数据处理、供应链管理、采购服务等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五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发展将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核心:扩大服务外包产业重点领域
加强研究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领域及政策举措,明确试验区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发挥试验区平台作用的核心。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明确了未来几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导向。要同步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定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领域和措施,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六大领域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
服务业领域的扩大开放,直接为相关领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基于试验区开放发展的综合优势,将有力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重要契机
服务业领域的扩大开放,直接为相关领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基于试验区开放发展的综合优势,将有力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在信息技术领域,包括软件定制、互联网、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在线视频服务等;在商业咨询领域,包括投资咨询、法律咨询、专业调查等;在金融领域,包括分析与预测、应用系统开发、资金结算等;在生物医药领域,在创新样品进口备案制度基础上,施行生物医药研发耗材免征关税制度等,将加快生物医药研发、化学合成药研发、新型疫苗研发、工程技术孵化等;在文化创意领域,将促进数字可视化研发、影视映像制作、动漫设计等;在人力资源领域,将推动人力资源规划与培训、绩效和福利管理等,密切国际国内人才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探索产业发展的中高端人才供给机制;在业务流程领域,促进业务流程设计、营销方案策划等综合解决方案开发;在电子商务领域,将促进流程设计、运营及维护,促进跨境支付、跨境物流、跨境信用、跨境信息安全等支撑系统开发;在医疗服务领域,将促进远程诊断、保健咨询等。
关键:提升服务外包产业渠道开拓能力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综合优势,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营销渠道,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经过初期的高速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经进入量质并举新阶段。
当前,国内工资水平等要素成本上升、国际上行业竞争加剧,都要求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从人均营业额来看,我国与印度仍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营销渠道欠缺,营销能力不强。
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将鼓励跨国公司入区建立亚太地区总部或区域性总部,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这样有助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与跨国公司交流与合作,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市场开拓能力。
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园区后,将能更便利地“走出去”,建立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加强对海外市场特点的调查研究,提升市场细分和定位能力,逐步探索建立自主渠道,提高独立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支撑:扩展服务外包产业市场布局
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及扩围,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作用,将推动我国服务外包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和国内市场布局优化,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原则上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和国家战略需要,研究充实新内容。新近获批的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立足于面向港澳深度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重要平台,在密切与跨国公司合作,巩固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台港澳等周边地区业务合作,夯实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已有市场,着力提高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比重。
如中国香港的离岸服务外包就定位于高端服务,包括影视音像、软件信息、娱乐文化、动画制作、商业设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金融服务等。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系,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目前,上海、广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京津冀等产业集聚区契合,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西经济区紧密衔接,可以更好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作用,辐射带动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进而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从近年来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来看,新兴市场业务发展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和98.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和36.3%。2015年1-2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在岸潜力的逐步释放,近年来我国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服务外包在推动经济增长、支撑产业升级、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领域作用日益凸显。
保障: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事实上,营商环境也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发[2014]67号文件也明确要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法律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和规范经营行为。
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并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施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探索建立专业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审查和风险防控制度等。企业经营将获得更大自由度和便利化,大大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探索出台投资、知识产权保护、争端合理解决等方面更具可操作性的制度。国际化、法治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既能有效推动试验区内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也对构建造服务外包产业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总之,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将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各级服务外包业务主管部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企业及有志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地区应该密切关注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动向,加强研究,及时借鉴和推广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经验,尽快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 李西林博士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