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正在定义世界!”在今年的第十九届软博会上,这句话经常听到。不可否认,软件正在定义系统,当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系统被软件定义时,整个世界也就被软件所定义了。不过,面对“互联网+”的洪流,整个世界正在改变,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层出不穷,智能硬件五花八门,各种业务系统也在改变,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软件业又该如何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呢?
软件企业面临转型
面对“互联网+”,传统软件企业必须转型变得更加互联网化,才能适应发展。
我国消费互联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互联网开始被业界热议。软件技术正在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产生“1+1>2”的效果。那么,软件企业在帮助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以适应“互联网+”的时候,软件企业自身是否需要作出改变顺应时代潮流呢?
“从软件自身的角度看,软件的架构正在出现颠覆性的变革,变革的方向是如何更好地面向服务、面向应用;所有的产品都在向智能化方向演进,而智能化发展需要软件的核心地位和驱动力,这对传统软件技术提出了挑战。”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软博会期间向记者表示。
当然,对于软件企业而言,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谷歌和微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京软件交易所总裁胡才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谷歌虽然是互联网公司,但其软件技术实力相当雄厚,谷歌的做法与微软截然不同,通过软件的免费服务获得额外的广告收入。微软是典型的传统软件做法,靠卖软件产品获得巨额收益。尽管微软最近也在实施免费策略,但其商业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微软的转型肯定会有阵痛。”
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在软博会期间举办的“2015北京软件名人论坛”上也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互联网+”时代对软件企业也提出了挑战,互联网企业出现了之后,这些软件企业以前的模式不适用了,以前是卖产品,但是互联网企业出来以后把产品做成了免费,以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必须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软件企业如何转变思维方式非常关键。
在传统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均有工作经验的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告诉记者,软件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传统软件企业将软件产品标准化后进行销售,其在意的是客户的体验,软件企业与客户是商业关系。但互联网公司在意的是用户的感受,互联网企业与用户不存在商业关系,毕竟产品是免费的。因此,这里的客户和用户有本质不同。其实,对于软件企业而言,客户有时候并不在意软件本身,而在意他自身的用户体验。不过,他也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企业缺少把产品标准化进行销售的本领,这恰恰是传统软件企业的优势所在。
在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郑雨林看来,面对“互联网+”,传统软件企业必须转型变得更加互联网化才能适应发展。拥有26年历史的用友软件,在2014年圣诞节平安夜里将自己更名为用友网络,从而彰显出公司互联网化转型的决心。不过,郑雨林表示,公司互联网化“还在路上”。
郑雨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软件企业本身互联网化时需要做到三点:一是移动化,将移动放在企业应用的第一重要位置;二是云化,最终实现所有的软件都放在云上;三是软件架构互联网化。“我认为现在大多数软件公司的软件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乃至于新的业务架构都要重构,这正是软件产业本身互联网化的本质。”郑雨林强调。
软件交易标准待建
软件标准事实上是为了技术人员更好地编程而制定的,并非是为用户而制定。因此,软件交易的标准化显得十分迫切。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已经让软件交易模式发生了改变,那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入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互联网+”时代,软件产品将更多地被应用,而且软件将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被应用,那么,在未来井喷的需求下,现有的软件交易模式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腾讯副总裁马斌告诉记者:“‘互联网+’强调的是产业互联网,面对的是企业级用户,满足的是企业级需求,但企业级用户最大的特点是各自的需求不同,很难做到标准化。因此,如何将软件在交易的过程中标准化成为‘互联网+’业界思考的焦点。”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实现了37000亿元,但标准化软件交易比重甚少,高比例的软件交易依然在系统集成商与用户之间,如何在行业中实现标准化交易亟待破题。“软件和信息服务标准化交易是对软件交易模式的一种创新性突破,同时也是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软件产业整体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在“2015中国软件生态大会之软件交易论坛”上表示。
记者发现,软件作为典型的非标交易物,面临着采购难、定价难、交付难三大难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三个难题更加突出。
“采购方往往缺乏对需求的精准表述,同时软件因其交付的独特性无法完全实现标准化商品的一次性交付,这样就导致了交易双方在交付确认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最终出现所谓的信息化解决与信息化需求不对等的问题。”胡才勇向记者表示,“因此,软件交易中最根本问题所在就是标准化的缺失。”
据介绍,软件领域已有很多标准,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从软件技术开发方的角度出发的,而并不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软件标准事实上也是为了技术人员更好地编程而制定的,并非是为用户着想而制定的。因此,软件交易的标准化显得十分迫切,尤其是软件更多地以服务的形式出现,毕竟服务本身就是很难标准化的。
“一旦我们将软件及服务做到标准化,那么,一个完全不懂软件技术的用户,只要其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就行了,软件企业懂技术就可以根据标准准确地理解他的想法,去开发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让用户依据标准的指引去准确地描述出他的真实的可实现的需求。”胡才勇表示,“我们还需要为用户制定交付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引导用户去验收自己订购的软件,就像我们验收购买的衣服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