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服务企业信用评定与融资“粤信融”模式
来源: 时间:2020-08-06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搭建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简称“粤信融”),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创新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为服务贸易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做法

(一)强力推动数据集中。

搭建覆盖省、市的数据库,依托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和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全省中小微企业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科技以及水电气等数据集中,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少、标准不统一、查询不便等问题,为精准评价企业信用等级夯实数据基础。截至2019年末,“粤信融”累计采集省有关部门、21个地级以上市1100多万家市场主体约3.6亿条数据信息。

(二)构建信用评价机制。

“粤信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评分体系,对企业进行“画像”,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企业经营和信用情况,促进企业依靠良好的“信用记录”获得信贷资金。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息共享、隐私保护等机制。

(三)优化融资对接服务。

引导有信用、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粤信融”发布融资需求和信贷产品,支持银企双方通过智能匹配手段实现线上交互。企业注册成为用户后,可在“粤信融”互联网界面了解扶持政策,申请合适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可查询企业信息,在线进行融资审核,大幅缩短审贷时间,最快可缩短至1个工作日。

实践效果


(一)快速提升银企融资撮合效率。

金融机构在“粤信融”签订授信合同,处理贷款审批,有效缩短审核时间,提升了企业融资撮合效率。截至2019年末,“粤信融”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6.02万笔、金额1.07万亿元。其中,2019年新增2.64万笔、金额2494.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8.11%、30.57%。

(二)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金融机构在“粤信融”运用完善的信用评价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推动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覆盖面迅速扩大。截至2019年末,广东1.36万家金融机构网点无成本接入“粤信融”;发布信贷产品3139个,较年初增长177.04%;查询企业信息159.12万次。

(三)增加企业融资机会和可得性。

企业在“粤信融”互联网统一界面查看和比较不同金融机构发布的信贷产品,竞争机制倒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同时,依托线上信息共享,降低了搜寻企业的成本。低成本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和可得性大幅提高。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关键量化数据采集和集中。

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金融机构较为关心的纳税明细、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公积金、社保缴存等价值密度较高的量化数据采集和集中,以高质量数据建成高质量平台。

(二)加强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应用,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运用数字技术对海量企业数据进行深加工,实现对企业更精准“画像”。构建企业异常监控和预警机制,帮助金融机构主动进行贷后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三)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提升“粤信融”公信力与影响力。

推动地方政府部门针对“粤信融”应用情况,研究设立专项基金等综合性配套措施,对应用“粤信融”大量发放信用贷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而产生损失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补贴或其他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