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政府
“他在云端之上,冷眼凝视着人间的爱与痛苦。”1995年,安东尼奥尼与文德斯两位导演试图用电影《云上的日子》,来告诉人们,“云上的人”自然会看到我们无法觉察的视角与故事。
如今,云的故事从缥缈之处落入人间。
2013年7月,贵州省发布《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这一文件提出要通过设立云计算产业园、制定扶持政策,实施六个重点项目,在贵州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规划在2014年4月有了重大进步,贵州省与拥有阿里云的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这个耸立在云贵高原的省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尽管拥有茅台和老干妈两张王牌,但在“十一五”结束的2010年,贵州省的工业化程度系数仅为0.8,落后全国15年。
但在这朵“云”的孵化下,云上贵州借助阿里巴巴、浪潮、中软等企业打造的基础云平台,又“孵化”了首批7个云应用,包括智慧交通云、电子商务云、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环保云、智慧旅游云及食品安全云。
在全国范围来看,这种无法复制的发展经验,正成为落后的贵州试图使用高新技术进行弯道超车的引擎。
或许是因为很多省份都提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但贵州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把发展大数据当作一个省发展经济的生死选择。
又或许这是云贵高原天生的宿命。
在过去的十数年里,地域概念因为IT业的崛起而逐渐淡化,但当谷歌、苹果、IBM、Facebook等一众IT巨头,把数据中心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以后,IT产业正成为改变地域发展模式的利器。
有人据此归纳称,云服务供应商总是喜欢在土地成本较低、同时电力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地区建造大型设施。
受惠于此,北卡罗来纳州中的勒努瓦镇顺势发展配套产业,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
在中国贵州,类似的故事有了开头:由于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水电成本较低等因素,2013年下半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将数据中心落户在八个国家级新区之一的贵州省贵安新区。
2014年2月,贵州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
这个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正试图通过大数据产业夯实自己的经济基础。
“从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发,大数据具有巨大产业带动系数,能对贵州乃至整个西部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开发区研究中心总经理成弈认为,这种产业发展模式成功后,对同样处于欠发达的其他内陆省市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生死之战
2014年12月20日早上,在赶往另一个地点参加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之前,马宁宇匆匆出现在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信委”)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4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上。因为行程紧凑,这位经信委的常务副主任与阿里巴巴集团CTO王坚进行了一番短暂的交谈。
其间,他拍拍自己的脸,开玩笑似的小声问着同行者,“我今天整不整洁,状态好不好?”据看到这一幕的知情者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大半年来,经信委里的一票人,包括主任李保芳、常务副主任马宁宇,天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这些人和他们的团队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推手。而发展大数据产业是贵州目前为推动经济后发先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直以来,依靠茅台和老干妈两张王牌的贵州,经济发展依然滞后,在“十一五”结束的2010年,贵州省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其依然是中国发展最滞后的地区之一:工业化程度系数0.8,落后全国15年。
到了2013年,据国家统计局核算,贵州实现GDP 8006.79亿元,在31个省市中排位26;而其人均GDP为22982元,位列最末。
这个一度拥有全国最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开始寄希望于最前沿的科技产业。早在2013年7月,贵州省发布《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文件提出,要通过设立云计算产业园、制定扶持政策,实施六个重点项目,在贵州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2014年12月20日,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在接受多家媒体专访时表示,贵州经济过去以能源矿产为主,产业结构偏向资源消耗型。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提出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同时,普通百姓也有这样的要求。所以,贵州发展经济必须选择对自然环境破坏小,后发优势强劲,与其他省份差距不太大,并且符合时代潮流的产业,那就是大数据产业。
而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英葵认为:“如果一味承接产业转移,我们永远是最后一名。但在大数据方面,国内城市都刚起步,贵安新区具备弯道超车的可能。”
2014年2月,贵州省以经信委为牵头单位,组建了一支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工作的队伍。其中的一些成员还为之放弃了在英特尔、IBM等知名大型外企的高薪工作。
两个月后,贵州省与拥有阿里云的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很多省份都提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但贵州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把发展大数据当作了一个省发展经济的生死选择。”王坚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14年6月,为突出大数据产业的省级战略定位,贵州成立了以省长陈敏尔为组长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数据办”)设于贵州经信委,马宁宇担任办公室主任。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曾开玩笑地说:“我有过很多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但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这个与大数据有关的组长头衔。”
“数据开放”大作战
大数据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全球都没有可供复制的发展模式。但可以确定的是,大数据的价值是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
2014年6月中旬,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开会。贵州省经信委信息产业发展处处长魏巍记得,会上,省政府领导明确了一件事:“云上贵州”平台搭建完成后,第一批七朵云单位要尽可能将业务系统迁移上云。
这是贵州省为实现政府数据互享、互通而尝试开放数据迈出的第一步。而从数据开放的程度和速度来看,国内几乎没有其他省份开放得更开、更快。
至于业务系统迁移上云为何与政府的数据公开紧密相关,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是贵州借助阿里巴巴、浪潮、中软等企业打造的基础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贵州又“孵化”了首批7个云应用,包括智慧交通云、电子商务云、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环保云、智慧旅游云及食品安全云。它们对应的“云长”单位分别是贵州省交通厅、商务厅等职能部门。
“比如交通厅,它原本拥有数十个业务系统,这些系统由若干个服务商承建,跑在各自的后台设备上。而‘云上贵州’建成后,交通厅不仅要将这些业务系统迁移上云,还要对外开放业务数据。”魏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14年10月15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上线。而迁云的准备工作早在当年6月就已启动。按照魏巍的说法,迁云是一项没有先例而又极为复杂的工程,因为,贵州制定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迁云前,七朵云单位首先要按照涉密、非密敏感、开放三个类目梳理已有的数据。迁云后,涉密数据不开放,开放数据必须开放,非密敏感数据视情况而定。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实操难度却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想。12月21日,一位“云长”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省大数据办要求7朵云单位开放数据,但开放到何种程度由业务部门自己把握。可问题是,我们一开始没有经验,不知道某些数据能否开放,也无法预估开放之后会否引发问题。”
另一重障碍则来自各个业务系统原先的承建商。“过去,他们提供从服务器、操作系统到软件的整套服务,但贵州要求迁云,并由省财政出钱购买云服务后,服务器这块就不再向承建商购买服务了,他们的利益因而受到了影响。”魏巍说。
2014年12月,筹备大半年后,7朵云单位的41个业务系统成功迁云。据魏巍介绍,这个过程中,贵州践行了“逐步开放”的思路,要求“云长单位”先把若干个肯定可以开放的数据目录先开放,未来再完善并进一步开放数据目录;同时,这些“云长单位”还要向省大数据办提交数据需求目录,即,本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提供哪些数据,从而相互促进数据开放。
在一些行政手段的干预下,目前,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开放海量政府数据的省份。譬如,贵州交通信息与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丁志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省的公路基础数据与动态数据等已全面向行业、公众开放。
而在食品安全云上,据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光灿介绍,这朵云上目前聚集了2300多个批次的食品数据,数据量达100万条,内容涉及食品监管、标准、检测、法规等方面,其中很多数据来自政府。
以数据和政策提振产业
当各地都还在呼吁政府信息更加公开时,贵州却决定开放出一批政府数据。在采访过程中,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说开放就开放,或许也只有贵州这样的省份做得到,因为它像一张白纸,包袱很少,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开放数据会面临更多阻力。
“我们把数据资产拿出来不是卖钱,而是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当然,还有一个副产品,带动产业的发展。”贵州省经信委主任李保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其实,政府通过开放数据带动商业发展在国外有过不少案例。比如,1983年,美国将卫星定位系统从军用转为向公众开放,结果带动了一批创新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约300万个。
而在贵州,2014年9月,该省启动“2014中国‘云山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借此吸引大数据项目的创业者。
这个比赛有些与众不同,主办方承诺,在初赛阶段向参赛者开放部分政府数据目录,而复赛和决赛阶段,还会进一步开放经过“脱敏”处理的数据资源,帮助项目设计者开发、完善参赛方案。同时,这个比赛还与银杏谷、赛伯乐等资本大鳄合作,好项目可以直接被投资方抱走、并在贵州落地。
梁坚就这样被吸引到了贵州。他是美国休斯敦大学的计算机工程硕士,而合伙人田元则拥有美国“硅谷—中国无线科技协会”理事长的头衔。2011年初,两位海归在杭州创业,成立创泰科技,专攻停车管理及技术研发。
举个例子,梁坚等人研发的一套智能停车收费系统正在杭州试点。这个系统可以自动感应车辆停进和驶离的时间,并通过云端向收费员手持的POS机或手机发出费用信息。
这一次,梁坚来到贵州参赛是因为他们正在研发有关停车诱导的产品,换言之,一个迅速帮人找到停车位的软件。“停车有道路停车和停车场两种,其中,道路停车的信息只有政府才掌握,而贵州承诺开放政府数据。所以,如果将这些数据打通,经过技术运算,那就能建立一套智能停车系统,并可由此切入智能停车的商业领域。”梁坚说。
贵州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这个比赛共有4872支队伍注册参加,其中近500支队伍承诺会带着商业模式和技术来贵州创业。
比起这些创业者,戴文建更进一步。2014年下半年,他把项目从成都整体搬到了贵阳。曾在货运领域摸爬滚打七八年的戴文建是“货车帮”的创办人。在货车司机的圈子里,“货车帮”是一款知名度较高的手机应用,又有货车版“快的”之称。
此前,“货车帮”曾对成都物流基地2万台货车进行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货车的配货周期通常为5-7天。配货过程中,53%的司机开着空车从周边城市跑到成都物流园找货,这其中57%的货车司机还需再跑到外地装货。平均,每辆货车配一次货需要空跑100公里,油耗甚巨。
而通过“货车帮”,货运司机可以看到货主发布的需求信息,也可主动发布自身车辆信息,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车货匹配。截至2014年底,“货车帮”拥有65万会员,平台上每天产生2万条信息。
随着“货车帮”的用户越来越多,戴文建想做大这个O2O项目,希望在线下建设一个智能车联网的示范园区。而贵州省能够送给他的“大礼包”包括,100亩价格优惠的土地以及税收优惠。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在招商引资上出台了不少惠政。譬如,在贵安新区,入驻的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可享受最高600万元的开办资金补助;而在贵安新区注册的企业上市成功后,可获得最高1200万元的奖励。
大数据产业构想图
事实上,向“黔”奔来的梁坚与戴文建只是冰山一角。经过一年的时间,贵州已经勾勒出整幅大数据产业的图景。
2014年8月,在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上,马宁宇曾介绍道,围绕数据的生命周期,贵州目前正在重点打造基础设施、系统平台、云应用平台、增值服务和配套产品5个产业链层级。
首先,在基础设施层,2013年下半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落子贵阳的贵安新区,分别投资70亿、50亿、20亿建设各自的数据中心。
以中国联通为例,其目前正在全国规划建设10座数据中心。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分管领导陈敬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出于安全原因,数据中心通常一对一对出现。在北方,联通的主要布局是呼和浩特和廊坊,而南方则是贵州的贵安新区与重庆的两江新区。他们被联通定义为集团在南方的最重要的数据存储中心和基地。”
而中国电信在将大数据中心落地贵州前,董事长王晓初曾考察过多个省市。他认为,贵州的优势分外明显,因为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与能源优势。比如,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对电力要求高,上百万台服务器需要水冷散热,而贵州的水电资源禀赋就让许多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其次,在系统平台层和云应用平台层,目前,贵州推出了“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以及“7朵云”平台,先于大多数省市开放了一批政府数据。而据魏巍透露,贵州已在考虑推出第二批云平台,尤其是适合O2O的健康云、教育云等。
最后,在增值服务与配套产品方面,按照马宁宇此前的介绍,贵州的思路是重点在几个云平台上挖掘大数据应用,同时,培育一些生产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产品等终端产品的企业。而梁坚的停车诱导项目与戴文建的货车帮正属于增值服务层面。
此外,在产业布局上,依照《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贵州准备将贵阳市和贵安新区打造成大数据产业创业的首选地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
于是,按照打造5个产业链层级的思路,2014年里,贵州省大力招商。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文静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的3月、5月、11月,在北京、上海和贵安新区,贵州举行了三场规模较大的大数据产业推介会,签约金额分别为560亿、400亿和200亿。
此外,去年10月,贵州还远赴爱尔兰进行了一次大数据产业推介。
至于招商成果,以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例,目前,园区内已有富士康、西部控股、上海浦东软件园国家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梅泰诺、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所等4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金额近400亿。
据贵州省方面透露,贵阳与贵安新区现在已联合向工信部申报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工信部经调研与审核后,已初步同意,目前正在走批复流程。
尽管如此,对于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仍有不同声音出现。比如,有学者就担忧,贵州发展大数据一没产业优势,二没人才优势,只有类似于气候凉爽的生态优势,这如何与其他省份竞争?
也有投资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疑惑:“在各地都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景下,贵州如果以自然资源为卖点,打造旅游云、农业云,那倒颇有特色,至于其他云应用平台,贵州很难做出创新的东西。”
不管是被认可还是被质疑,确凿的是,爽爽的贵州已坚定地走在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