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我2014年最折腾的企业是哪个?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运营商!营改增、移动业务转售许可、营销费用压降、成立铁塔公司、劳动法修订案实施、CCTV曝光用户不知情定制……一个个的政策消息、一条条负面舆论都像是一把把利刃在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身上刻下伤痕。
2015年,运营商又将迎来怎样的风景,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不妨一一破拆。
一、4G网络火力全开
2014年被公认为移动4G元年,TD-LTE牌照的发放让中国移动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史上最快的网络建设速度(一年建设70万个4G基站)、史上最快的用户发展速度(一年发展8000万4G用户)、史上最大规模的终端销售(一年销售1亿部4G终端)……
工信部及国家有关部委“以时间换空间”的牌照发放策略让“快人一步”的中国移动迅速形成了4G发展的先发优势。而根据此前业界讨论,中国移动将拥有一年的抢跑时间,LTEFDD牌照的发放应该不会太远了。届时,全国将形成三家运营商齐头并进发展4G的局面,不甘落后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势必会卯足劲与中国移动在4G战场上发生正面交锋,4G网络活力全开!
二、“去运营商化”将成为新常态
2013年1月17日的《人民邮电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电信韦乐平畅谈去电信化:摆脱禁锢孕育新生》的文章。“去电信化”也就此成为中国电信“一去两化新三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去电信化”是指14大趋势: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开拓经营新领域、业务应用互联网化和流量IP化、网络架构的扁平化与分布化、业务平台的融合化和集成化、网络设备的低成本化、网络硬件的IT化、标准化、虚拟化、低值化、网络质量的合理化、网络成本的最优化、网元架构形态变化、业务开发合作共赢、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架构调整。如今看来,韦老的判断正在一一变为现实。
2015年,随着同业竞争以及异质替代的加剧,运营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将更加深切地践行“去运营商化”,这不是一场“改革运动”,而是事关生死的“绝地反击”。
三、到别人家地盘去打架
从运营商的发展历程看,一直在防御,从未有反击。不论是微信等OTT产品对短彩信的粗暴分流,还是微信电话本对话音业务的虎视眈眈。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阵地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防守,也是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惯性思维。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信息服务需求更加丰富、广泛、多元,互联网玩家本身也在遭遇着被边缘化和淘汰的危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就连中国移动在2015年工作会上也提出“要用互联网思维发展互联网业务。”其进军互联网市场的决心与野心可见一斑。
四、融合通信,等风来
如果说在体制机制方面,运营商相比互联网企业天生欠缺,那么在业务可靠性以及产业号召力方面,运营商还是有相当的话语权的。融合通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2015年,4G发展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VoLTE等关键技术进程的解决将大大加快融合通信的发展速度。同时,4G进入快速发展期后的换机潮也将推动主打终端原生(Native)的融合通信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设备厂商要拿下4G订单,势必也将全力配合运营商开展融合通信相关的设备改造升级。
总之,2015年将是融合通信取得关键进展的一年。
五、牵手铁塔,磕绊前行
2014年,铁塔公司的出现让运营商虎躯一震。肩负着通信业改革重任的铁塔公司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执行力在全国范围开展运营。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是铁塔公司未来或许会更难。中国电信王晓初在广东调研的一篇“借兵打仗”的讲话稿在坊间流传开来以后,让原本心存芥蒂的中国移动更加提高了警惕。尽管文件要求各单位要尽快进行存量资产清理工作,可是内行都明白,这个工作真要做到位,难。要将自己的网络优势一夜之间让给竞争对手,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所处的竞争位置不同,三家运营商与铁塔公司合作的期望值与态度也有明显的区别。2015,运营商牵手铁塔,只可能是磕磕绊绊。
六、流量货币化,初见端倪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营收同比增长3.9%,比上年进一步走低。短信业务量加速下滑,同比下降20%,而2013年比2012年仅下降1.4%。在传统业务加速萎缩的同时,同期无线上网流量和无线达到收入则再创新高,同比增速也引领其他业务发展。这恐怕不是中国移动一家的情况,流量正在发展成为运营商增收的第一动力。如何在流量经营上做文章,将直接影响运营商的未来版图。
然而,流量资费创新没有明显突破,量收“剪刀差”仍将持续,传统的流量经营无法支撑公司转型发展。单纯依靠“流量降价”模式已经很难吸引用户,同时又很难保持收入的增长。因此,流量货币化将成为运营商流量经营中的新利器,为传统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2014年,中国电信的综合平台以及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已经试水后向经营,2015年,用户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也将涉水流量货币化,推动运营商在流量经营上有新玩法。
七、大数据变现,难有作为
通过大数据二次挖掘与探索,可以为用户提供异质服务来丰富流量价值,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诉求而实现流量价值再造。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建设多年的运营商各大业务平台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大烟囱”,要打破信息孤岛,挖掘数据关联,事实上非常困难。尚不论“数据交易”等大数据变现的方式,就连MBO三域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重构都很难找到一个牵头部门负责,其实施进度与难度可以想象。更别提利用大数据、云服务优势,向医疗、物联网、移动商务等新领域的转移了。
2015,看上去很美的大数据仍难带来通信市场的腾飞。
八、数字化服务,打造下一个“风口”
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颠覆已经真切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数字化消费者崛起,更是带来信息产业的无限空间。随着互联网移动化、移动宽带化、宽带数字化、数字融合泛在化发展,新一代数字化消费者越来越钟情于基于随时随地移动功能的各类应用和服务。
对运营商而言,为数字化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上网体验和基于用户细分的差异化服务,并致力于成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者是运营商转型的关键机会。
2015,谁先抢到数字化服务的入口,谁就进入了风口。
九、人才流失,运营商难以言说的痛
2014年,是通信运营商内部员工频繁跳槽的一年,先是虚拟运营商纷纷向传统运营商的管理层及骨干员工伸出橄榄枝,员工跳槽去虚商的新闻此起彼伏;接着铁塔公司的挂牌成立又搅动了一池春水,不少通信运营商的干部员工趋之若鹜。
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通信运营商内部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离职潮,曾经的金饭碗,现在的鸡肋骨,想想让人难免唏嘘。然而,2015年,运营商骨干人才的流失或许将更加严重。
首先,运营商的巨大压力以及不明的前景使得从业者逐渐丧失信心和热情;其次,新劳动法修订案中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制员工比例不得超过10%,这对于拥有大量劳务人员的运营商来说,不得不做出一个真正“艰难的选择”,要么大量“转正”,大家集体降薪;要么狠心“挥手”,让员工寻找更好归宿;要么实施“外包”,降低用工风险,同时也降低员工期待。第三,运营商晋升通道的狭窄和或多或少的“国企作风”,让许多年轻人萌生退意。国有企业的机制体制与当前市场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也使得部分干部员工对通信运营商的未来产生怀疑。
2015,如果运营商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大量员工的流失或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综上所述,2015年,通信市场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运营商面临的内外部竞争也是空前激烈,运营商将成为“风口上那头猪”还是“浅滩里那艘船”还不好说,但千万不能做穿着新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