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服务外包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渐成主流,服务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型发展。
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成效显著
一是服务外包合同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14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072.1亿美元,执行金额81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27.4%。其中,承接离岸合同金额718.3亿美元,执行金额559.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3.1%。
二是累计吸纳大学生就业超过400万人。2014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新增从业人员71.1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含大专)48.8万人,相当于全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6.7%。截至2014年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28127家,从业人员607.2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40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6.7%。
三是产业发展向量质并举转型。创新逐步成为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驱动力,企业从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智力投入取胜转变。2014年,我国承接以知识和研发为主要特征的离岸知识流程外包业务186.7亿美元,占离岸执行总额的比重为33.4%,比重稳步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加深。经贸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2014年,我国承接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和98.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36.3%。通过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合作,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交流和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
五是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拓展至近200个国家。2014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合计346.5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离岸服务外包逐渐从美欧港日拓展至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
二、凝聚合力、多措并举,服务外包领域政策效应突出
一是推动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商务部开展大量调研,多次征求地方、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意见,形成《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并会同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4年12月31日印发。这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商务部总结江苏、浙江两省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与教育部联合印发《教育部 商务部关于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 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优化专业和人才结构,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健全人才培养政策和组织保障。
三是推广苏州工业园区试点政策。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专题调研苏州工业园区放宽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条件试点政策,上报国务院同意将试点政策推广至21个示范城市后,联合财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四是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创新力度。商务部会同财政部首次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纳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作为重点支持方向,支持人才培训、国际认证和公共平台建设。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优化出口信贷的资源配置作用,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
三、明确重点、整合资源,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围绕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示范集聚的原则,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开局之年。商务部将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加大协调力度,整合政策资源,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扩大就业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