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机屏幕霸道地垄断着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的信息终端,单向输出着固定的节目,当然,也包括广告。一台春晚能把你捆在椅子上4个小时不动弹,一期超女可以让诸多企业老板下了班第一时间赶回家。
而现在呢?消费者的接触媒体发生了剧烈变动,广告载体越来越分散,以往的格局被视频网站、移动终端等等切了一片片!碎片时代,企业如何营销?
创新!
在传统的工业时代,我们信奉的是“绝对产品力就是绝对竞争力。”这话到现在依然不过时,但是在碎片化的时代,在信息高度扁平化的时代,假如还依照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的传统节奏,试图以“十年磨一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大创新、大突破来争得市场竞争的先机,我们不说是难于登天,至少也是危险系数不低。
为什么?产品的周期在新时代大大缩短,以前是以年、季度为单位,现在呢?月、周、有的网络企业甚至每天都在变!再加之扁平化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要实现绝对意义上的大变革,付出的代价将比以往付的都大。
如何创新?
(1)找准穴道,简单直白
360掌门人周鸿祎是这种思路的坚实拥趸:“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
的确,资源变得更加有限,对手变得更加凶猛,更关键的是,用户更加挑剔。我们因此有时不能再追求宏大叙事,而要想办法知微见著。叶茂中这厮常说:发现机会比学习市场机会更重要!在碎片化时代,这句话依然有效,用户体验更加重要的今天,找到用户的需求既是发现了机会,小小的一个简单改变就能撬动地球!
有本书以极端的方式火了一把,书名叫《男人脑子里面除了性还有什么?》(“What Every Man Thinks About Apart From Sex”.)书名够劲爆,内容更劲爆:全是白纸,什么都没有。
这本售价4.69磅的只能用来当当笔记本的奇书已经卖疯了,作者本人还不忘郑重的解释下:“这本书是39年来辛勤研究和实地考察的结晶,我在写这本书时殚精竭虑,绝对不是异想天开。经过多年研究,我终于发现男人除了性之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结论非常惊人,我认为世人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
这算不算找到用户的需求?算不算打动了用户心中“最甜”的那点?当然算!女人当然喜欢这书,谁说男人不觉得好玩呢?哈。这算不算简单直白的“点”创新?叶茂中这厮认真思考后表示,实在不能想出比这更简单直白的书了。
找块吸铁石,别找错找成了石头。
(2)“点”创新如波精竭虑,绝对不是异想天开。经过多年研究,我终于发现男人除了性之外什么都不知道。这个结论非常惊人,我认为世人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
这算不算找到用户的需求?算不算打动了用户心中“最甜”的那点?当然算!女人当然喜欢这书,谁说浪,请不要停!
这次拿餐饮行业举例,没吃过火锅的人可能真是凤毛麟角,可你在每次饕餮时是否想过以下问题:
最早把锅子一劈为二发明鸳鸯锅的是谁?最早为了防烫防油发明长筷子的是谁?最早发明自选调料台的是谁?最早把大锅改成一人一小锅的又是谁……
这些问题很多都已不可思考,但叶茂中这厮相信,无论是谁第一个吃螃蟹、无论是谁第一个尝试现在看起来已成行业标准的“点”创新,都已必定尝过了甜头。前面反复提过,消费者的行为趋向碎片化,也愈加的浮躁。
要绑定消费者的心,必须不断的反复给予消费者用户体验的升级,保持新鲜感。打个比方,如果现在有个火锅店老板穿越到了十几年前,火锅竞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时一股脑全盘移植现在成熟火锅店的种种“先进”经验,倒不如一点点改进,一点点更新来得好。
吸铁石的磁力下降时,安逸的坐以待毙?请给吸铁石旁再不断主动放上新磁石!
给小孩每天一块零用钱,给一百天;和一次给小孩一百块零用钱,你选哪个?
(3)“关键时刻”,积微成巨
在消费者满意度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关键时刻(“MOT”:Moment Of Truth)。在以人为主的服务中经常使用该技术作满意度研究,指的种“先进”经验,倒不如一点点改进,一点点更新来得好。
吸铁石的磁力下降时,安逸的坐以待毙?请给吸铁石旁再不断主动放上新磁石!
给小孩每天一块零用钱,给一百天;和一次给小孩一百块零用钱,你选哪个?
(3)“关键时刻”,积是企业和个体消费者接触时,不管是多“微小的片段”,都会给消费者留下对企业决定性的看法和印象,可以说短短的几秒甚至半秒,有时就决定了企业在特定消费者处的命运。
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知道,消费者多的是选择权,少的是耐心,所以请珍惜接触的每一秒。
“MOT”理论的创始人名唤詹?卡尔森,此君1981年上任北欧航空总裁,此时公司状况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一塌糊涂”。卡先生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年公司总运力1000万人,平均每人接触北欧员工5次,留下5次印象,共计5000万次,因此如何把握这5000万次的“关键时刻”就决定了公司的生死。
听起来是天方夜谭?淘宝的很多**卖家就是在一声声“亲”、一个个笑脸表情、一个个好评中刷出来的,没什么复杂。
如果你觉得淘宝客户太陌生,那我们再来认识下中国版的卡先生:张勇,海底捞餐饮创始人。最近时常可以听到各种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故事:带小娃娃来吃饭,服务员拿来张婴儿床;吃饭时候咳嗽了几下,服务员买来一瓶咳嗽糖浆;顾客对服务稍有微词,服务员一会儿送来块大蛋糕,上书三个大字:“对不起!”……真是听起来令人发指!
不考据这些故事真实性几何,至少海底捞努力的抓住了每一个&ld个个笑脸表情、一个个好评中刷出来的,没什么复杂。
如果你觉得淘宝客户太陌生,那我们再来认识下中国版的卡先生:张勇,海底捞餐饮创始人。最近时常可以听到各种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故事:带小娃娃来吃饭,服务员拿来张婴儿床;吃饭时候咳嗽了几下,服务员买来一瓶咳嗽糖浆;quo;关键时刻”,甚至,他们将普通时刻也转化成了“关键时刻”!
碎片化的时代里,消费者生活行为更加多样无序,分配给每个品牌接触的时间更少,这是压力,是挑战,但何尝不是鹤立鸡群的机会?
**银杯不如口碑,在这个微博泛滥、微信横行的年代,口口相授已经不是麻将桌上的交流,也不是朋友聚会的小范围信息互换了,一条微博@一众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朋友,有亮点,几个转发出去,事半功倍。或者在微信的朋友圈里一发布,亮点足够闪瞎钛金狗眼的话,好事传千里也许会变成传奇。
剑是双刃剑,不爱出门的好事可以传千里,原本就喜欢招摇的“坏事”就更容易因此而流传广泛了。
所以,只能好,不能坏,万一坏了怎么办?比如被人黑,难道要像淘宝店主营业千里飞刀只为报复一个差评吗?还是不要了,做最好的自己,在碎片里让自己痛苦地飞,隔空摘花,空手套金,在碎片化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4)留白的艺术
前面说了半天“微”、“点”,有时很容易给人错觉,总觉得有琐碎、鸡毛蒜皮之感。其实品牌也好,企业也好,在碎片化的时代自然需要有微、小的行为去匹配空间和时间碎片化的节奏和特征,但是反而在宏观的战略层面,有时却需要比以往更为包容的定位,更为&ld比如被人黑,难道要像淘宝店主营业千里飞刀只为报复一个差评吗?还是不要了,做最好的自己,在碎片里让自己痛苦地飞,隔空摘花,空手套金,在碎片化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4)留白的艺术
前面说了半天“微”、“点”,有时很容易给人错觉,总觉得有琐碎、鸡毛蒜皮quo;模糊”的定位。
来说定位。定位,一个在营销界如雷贯耳,分量十足的“敏感词”。自1972年里斯和特劳特在《广告时代》杂志上连载《定位时代来临》起,到现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定位理论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营销人。何为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在确定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在顾客心智中得到有价值的地位。
有家手机企业在这方面就曾经做的不错,诺基亚在尚处巅峰的09年,共推出了近80款手机,平均不到5天就有新款上架。基本覆盖了当时手机市场的可覆盖的各类机型,诉求了可诉求的各类卖点:商务、娱乐、照相、音乐、游戏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及。从传统纵向营销理论上分析,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诺基亚把细分市场的定位思路做到了极致,也就是说,诺基亚在“吸尘器”的数量做到了极致。
病来如山倒!谁都没想到巨人的步履竟然瞬间变得如此蹒跚。是的,诺基亚造了一堆性能各异的吸尘器,分门别类编好号分好组,这个去清理饼干屑、那个去清理纸屑……这样过于井井有条过于清晰的作战计划,如今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消费者?
他们时而需要商务的品质感,时而需要社交沟通的快感,时而需要随时高质量的记录生活点滴等等。再重复一遍,他们的生活已被割裂成空间和时间的碎片,再也拼不回来。
有位科技厂商的老总这么表示:我们都有手机,他们确实不好用,我们和朋友聊起来,他们也都不喜欢自己的手机。
这位老总是乔布斯,如此的哀怨之下逼他也开始做手机了,不同的是,乔老的出发点的是用户体验,方法是反向配置资源。他做了几款?一款。卖的如何?iphone4上市一年零三个月,销售已破五千万部。谁能告诉我iphone的定位是什么?可它几乎能满足你的一切需要。iphone不是相机,不是随身听,不是游戏机,不是浏览器,不是商务通,甚至不完全是一部手机,这通通都不重要。
“你认为它是什么的时候,它就什么都不是了。”
国画中有个很重要的概来,他们也都不喜欢自己的手机。
这位老总是乔布斯,如此的哀怨之下逼他也开始做手机了,不同的是,乔老的出发点的是用户体验,方法是反向配置资源。他做了几款?一款。卖的如何?iphone4上市一年零三个月,销售已破五千万部。谁能告诉我iphone的定位是什么?可它几乎能满足你的一切需要。i念:画面留白。国画讲究的是意境,有内容,但更重要的是留给人们想象延展的无限空间,此处无物胜有物。品牌同样如此,尤其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事实上可能消费者确实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消费者却不喜欢别人告诉自己应该是谁,更喜欢自己来决定自己是谁。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当你弄了块吸铁石时,可能你并不需要说它就是块吸铁石。那叫什么?魔体?奇幻方块?万有引力之不可思议物体?都成,甚至就叫石头都成,是吧?
碎片化时代并不可怕,因为营销的本质并无不同。依旧是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谁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依然是营销的公理。
所以现在其实既不是“最好的时光”,也不是“破碎的模样”,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轰然来临。(文/叶茂中)